发布时间:2025-06-03 19:00
浏览:
鲁东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7年获批,2019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现设有新媒体产业实践、国际传播、视觉传播三个建设方向。
一、优势与特色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三全育人”思路为指导,形成“三高一远”的人才培养格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本导向,以高立意,高境界、高水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分析力、表达力和执行力,培育有人民、有大地、有远方、有诗意的时代青年。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科为推进新文科建设采取了专业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学术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共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东北亚研究院、省级骨干学科实验中心全媒体实验中心、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反观研究基地、省级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鲁东大学广播电视站,以及凤凰——业达现代传媒产业学院、融媒体研究院、瞻云舆情研究智库等教学实践与研究平台,创设传媒育人新环境。
二、人才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致力于培养引领全校文化传播发展的、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法,树立并自觉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二)扎实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专业素养并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方法;能够达到新时代融合媒介技术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较熟练掌握英语,能够阅读新闻与传播学专业英语资料。
三、师资队伍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专任教师既有在英国莱斯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朝鲜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获得学位的教师,也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教师,专任教师学缘结构多元,学科背景包括新闻传播学、教育技术、文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方向。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近1/3,有媒体与业界经历教师占80%以上。导师队伍中,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导师18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烟台市“双百计划”学者1人、鲁东大学首批人才引领工程鲁大学者团队1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聚焦国家教育服务,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与重点项目各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中外合作项目1项;获批横向课题12项,项目经费660万元;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出版著(译)作14部。学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80人次,发表期刊论文百余篇,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
学位授予点教师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比赛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立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项,山东省教改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项;推进“金课”建设,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2项,研究生优秀课程1门、研究生省教改项目1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1项,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四、研究生培养
学位点录取考生主要来自全国各高校,其中浙江大学、辽宁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9人,生源质量整体较高,近年来共考取博士4人。
近五年学位点研究生共发表省级以上新闻作品126篇,发表新闻传播学术论文76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CSSCI刊物发表论文2篇,权威报纸发表论文5篇,中文核心发表论文3篇,AM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共获得各类奖项89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3项,省级以上奖项64项,国家级奖励18项。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重要赛事中获得省赛一等奖、金奖等6项。学位点研究生参加纪录片、故事片的拍摄,拍摄纪录片24部,受邀参与韩国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节“中国梦·脱贫攻坚”影像经典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