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3 18:55
浏览:
2024年起,鲁东大学千余名青年学子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两年来,他们跋涉万里,寻访二百余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老前辈和老战士。
在抗美援朝老战士、汽车兵赵瑞海家中采访时,他布满冻疮留下瘢痕的双手习惯性紧握成圆形,仿佛仍握着七十多年前的方向盘。当学生们问及他口中念叨的“通天停”时,老人神情坚毅起来:“咱们运输兵只有两种停法——要么(把物资)送到阵地,要么被炸上天!”赵瑞海与战友们驾驶那些被弹片凿成蜂窝的运输车,靠着永不放弃的精神毅力,碾出了一条“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把急需物资冒险运达。
新闻与传播学院带队教师张朕炜凝视着他那因严寒中长期驾驶导致三叉神经坏死、无法行走的双腿,轻声对记录的学生们说:“‘通天停’是革命前辈们用血肉铸就的精神丰碑。当年的他们,是比现在的你们还年龄小的战士,却甘愿用生命去诠释什么是忠诚。”
94岁的沂蒙红嫂李开臻至今记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们将家中最后一捧米细细淘净,熬成前线战士们的热粥;她们围坐在昏黄的油灯下,用布满冻疮的手指在寒夜里穿梭,顶针磨平了又换,换过了又磨,纳出了千层底上密密麻麻的针脚,用最朴实的付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筑起了最坚实的后方。
当同学们握住这布满老茧的双手时,带队辅导员刘红阳看到了他们泛红了的眼眶,“书本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仿佛也有了温度,更在此刻化作了震撼心灵的生动画卷”。(转自【中国青年报】 通讯员 苏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